12.05.2007

亞錦賽後




相信這是舊聞,大家都瞭了,中華隊以2比10慘敗給日本隊,本人沒有把比賽完全看完,但朋友把過程用錄影機錄下,直到六局時,中華隊本以0比1落後,但後來一向是球隊倚重的「峰炮」陳金峰咬住了達比修有一記偏高直球,擊出兩分全壘打,我們反以2比1領先,正當球迷们開始熱烈歡呼時,悲慘的第七局,先發投手陽建福在無人出局滿壘時退場,之後因救援不利,單局狂失六分,種下敗因,當我們仍期待剩下三局中華健兒將如何反撲,如何重演逆轉時,還是輸了,中華隊又輸了,他們不只輸了比賽,輸掉奧運資格,更重要的是,球迷們失望的心。


或許是老生常談,但中華隊連續在國際比賽輸給南韓,日本,原因不是因為我們職棒發展歷史比日本短,或是體能輸南韓一籌,都不是,原因在「心」。


我們要反思,為何職棒制度不健全?為何留不住優秀的旅外球員?為何職棒會發展到球迷流失,經營困難的窘態?答案都在心。


台灣棒球已出現斷層,厲害的球員,如王建民或郭弘志,姜建銘,他們不是在日職,就是在大聯盟,我不是說他們這麼做不對,我是質疑:台灣沒有能力留住這些人才嗎?當我們為這些旅外球星的勝利而歡欣鼓舞時,就沒想過他們都是替國外球隊爭勝,看來我真覺刺眼。


反觀國內,似乎少有人對中華職棒熟悉,我們都了解洋基隊第幾棒打者是某某人,這球隊在大聯盟生涯做過什麼豐功偉業,當報紙以全版篇幅報導國外職棒聯盟賽事,而將國內體育比賽通通擠進小角落裡,我難想像這種本末倒置的作法可使我們在比賽上有啥成就。
所有事成功關鍵都在於心,職棒工作者或球員要有一信念,即不管今天有沒有眾多球迷,既然選擇此路,就得勇往直前,盡力做好工作,別抱持悻悻然或僥倖鬧彆扭的心態,棒球是團體運動,重在團隊默契,球隊中或許有有名氣的隊員,但絕無明星球員!且明星球員多亦不保證勝利,比賽中變化莫測的情況要靠眾人一起解決。
此外,面對一個曾是「棒球王國」如今卻漸漸衰弱的台灣,本土球迷更應多多鼓勵,而非應比賽輸球而遷怒總教練或球員,取而代之的,咱們必須支持他們,畢竟沒有這些人,台灣那來「棒球王國」的稱號呢?
一兩次輸球並不代表什麼,不過得著重在事後的反省,亞錦賽沒能把金牌留在寶島,只盼望明年奧運資格賽中華隊能再創佳績,前進北京,並重拾國人對球隊的信賴!
加油吧!中華健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