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2008

辛德勒的名單

本片是史蒂芬史匹柏反省歷史浩劫的人道主義之作,全片以黑白為基調,大量的手持攝影機方式拍攝,呈現了紀錄片般的風格,也是他從影以來首度獲得影評界肯定的作品。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雇用猶太人。

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

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幻想完全破滅﹐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保護猶太人。

他制訂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

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時﹐他還破費了一大筆財產把這些女工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辛德勒工廠裡幹活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

同時﹐他們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製了一枚金戒子﹐贈送給辛德勒﹐在戒子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


辛德勒淚流滿面﹐以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所能,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於挽救猶太人的生命。 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們銘記在心。



觀完本片,有點沉悶,但總是在悶到要關上螢幕時又出現一個引人注目的震撼畫面,影片前奏頗長,主要要強調唯利是圖的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如何為了賺大錢而雇用當時最廉價的勞工猶太人。
起初,辛德勒滿腦袋只想到$,他因為二次大戰的爆發加上幾乎不用付工資的猶太工人而大發利勢,他開始享受起榮華富貴時,他的猶太秘書帶了一名他雇用的獨臂猶太老人來見他,只見那老人不停感謝辛德勒錄用他,一直對他說出祝福的話,而辛德勒也應酬式地把他打發走。

後來納粹軍人竟進入他的工廠捉住一些猶太人要他們「鏟雪」,實際上是在這群人低頭工作時朝他們的頭腦開槍,辛德勒因此要求賠償,但受到無情拒絕。

一日,他的工人都被連夜送到猶太集中營,他是納粹黨的支持者(這點在他於片頭掛上納粹徽章及與納粹軍官關係之好略知一二),辛德勒默許這行動,但在一次騎馬居高臨下親眼目睹納粹黨毫無理由地屠殺猶太人時,他的心中產生了衝擊,此時片子走完三分之一,前奏才算結束。


辛德勒已經明白,德國人對待猶太人的態度太殘忍了,他開始解救猶太人的行動。

他是效忠納粹黨的,深知違背「領袖」(希特勒)的下場為何,於是,不同於一般老梗式的絕對正義英雄,辛德勒開始扮演一方面表面裝作勢利的商人,一方面則是暗地行人道行為的慈善者。
但紙包不住火,辛德勒暗中保護猶太人的行為仍被識破,此時與蘇聯的戰爭正處膠著,辛德勒為了「證明清白」,開始為德軍生產砲彈。

結果,這些砲彈根本無法發射。

辛德勒的工廠事實上早已沒有收入,他當下是在吃老本,傾家蕩產維護猶太工人們的生計,終於他不得不宣佈自己將離開他們,上半文提到送金戒的事。

影片最後一幕,是數十年後當年為辛德勒所救的猶太人攜老扶幼來到辛德勒的墓前致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