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08

變到頭昏的變形金剛

昨天跑去二輪戲院看2007年台灣地區最賣座的「大片子」──變形金剛(Transformers),蠻好笑的說,去年暑假一大票「三集片」來搶錢,像蜘蛛人啦,神鬼奇航啦,史瑞克啦‧‧‧經典第三集都無法奪冠,卻是變形金剛這個程咬金殺出重圍,在此恭喜恭喜。
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間首度看到變形金剛的先行預告片,只見美軍基地被狂轟濫炸,一個巨大黑暗物體在火海中走來走去,當下我就老梗地認為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電影,老實講,預告片的拍攝風格及畫面配色甚至令在下誤解是「世界大戰續集」,但不像「科洛弗檔案」把關子賣到最後關頭,預告片尾開門見山的說本電影名為「變形金剛」。
唔,覺得應該很精彩,雖然結局是可以預料的地球被拯救,(真的很像「世界大戰」,順帶一提,兩部片的製作人都是史蒂芬史匹伯,可能是造成風格過於相似的原因)後來得知這救世界的大業並不是人類獨得,而是有另一批天外來客的幫助,嗯!沒老梗,但正義的一方勢單力薄卻又‧‧‧好啦,劇情大家看都看膩了,就是說「塞博頓」星球上為了某個巨大能源而爭鬥的機械生命體種族──「博派」與「狂派」從宇宙打到我們可愛的地球,一名外表虛弱的高中生山姆買了一台二手跑車,一晚他驚訝的發現他的黃色噗噗竟然會自己開動而且會「變形」,他嚇到快昏倒時,一輛警車開過來撞他,然後變成一架機器人,把山姆逼到角落「盤問」:「眼鏡在哪裡?」嘩,機器人會說話?個人還偏好完全沉默的,恐怖感都因為會說話而消失啦!
後來山姆的愛車和警車機器人,同時也是屬於狂派的「判官」作戰,把判官打爛後,山姆的愛車現出原形,一架黃色的博派機器人──「大黃蜂」。
接著大黃蜂呼叫博派機器人前來,它們紛紛模擬各種酷炫交通工具來會合,其中一輛重形卡車正是博派機器人的首領「柯博文」,它說明和狂派首領「密卡登」長久以來的征戰,它也說山姆他曾祖父的眼鏡紀錄著重要的訊息,非取得不可,這是拯救地球的唯一契機。(這段配合音樂,導演把它詮釋得不錯,感覺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令人期待又興奮)

接下來快轉,博派機器人取得它們所要的,也是兩方打仗正是為了這個──「火種源」,狂派得知消息後,和博派在公路上對幹,最後以狂派損失一人收場,接下來戰場轉到城市裡,最終的,結束千年來兩方爭雄的戰鬥,雙方互有死傷,但後來我們的遜腳山姆把火種源塞入密卡登的胸腔,強大的能量使密卡登無法承受,當機掛掉。

地球被救了!從此博派也定居下來,保護人類,也迎接所有在宇宙間飄泊的機器人快來到這新家園。

本來期待有什麼大場面對打,像是機器人大混戰這兒全沒有,反倒是壞蛋一個接一個被輪流解決,而且打鬥都僅一下子而已,沒有連續感,意思是打得太快了,來不及領會又有下一個被幹掉。
但是機器人在車子與實體之間的轉換實在棒到爆,不由得讚嘆這部片特效之先進。
此外音效也沒話講,不管是戰機咻咻飛過,或者機器人說話時的金屬音,非常出色。
唔,卡通版的柯博文好像比電影版的還強壯耶!

同場加映「變形金剛」的歷史(文字部分引自維基百科)

指1984年日本Takara公司和孩之寶開始合作的玩具系列以及相應的動畫片,在動畫中則是指生活在賽柏坦行星的超機器人生命體的總稱。1984年開始的元祖「變形金剛」動畫(現在統稱為Generation One,簡稱G1)。故事主要描寫柯博文率領的博派變形金剛與密卡登率領的狂派變形金剛之間的戰爭。本系列動畫在網路上習慣取「TransFormers」而簡稱為「TF」。

1974年:原型之一「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誕生
1970年,Takara公司從美國孩之寶買下了孩之寶當家產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權。由於當時日本的孩子們不喜歡軍人士兵一類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頭換面變成了「變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系列。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個微縮版的「變身改造人」,但最終把名字定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體,鍍銀腦袋,高約10厘米的可動小人形。Takara公司也為微星小超人創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畫的形式推出。當然,這時候的「微星小超人」還與變形以及機器人沒有任何關係。

1980—1983年:原型之二「戴亞克隆隊(Diaclone)」系列誕生
「微星小超人」問世已經6年,其間也不斷的作出改進與創新,小超人們不再是赤手空拳的進行著他們的戰鬥,他們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機械裝置。1982年,「微星」系列開始加入機器人的角色,將以前的人形技術以機器人的形態表現出來,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機器人已經可以簡單的變形為飛行器之類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時候,Takara推出了一個名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人物更象純機械的生命體,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改造人形態。而變形種類與變形方式也較以往更為豐富且複雜。這些人物的變形主要以小型家電/設備/工具/武器/迷你汽車為主,如卡帶式單放機、顯微鏡、手槍等。
與此同時,Takara也在研究開發新的系列,欲將機器人與變形的概念獨立出來。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變汽車的Car Robots系列,變恐龍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


而變形金剛前身diaclone的設定,主要在studio nue完成,該製作組當時的主要機械設定是宮武一貴和加藤直之,而當時還在筑波大學讀書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參與了diaclone的設定工作。
雖然Diaclone系列僅是在當時的電視雜誌上連載一些故事並沒有動畫/漫畫的幫助,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些歐美的廠商開始引進代理這些玩具。義大利的GiG公司開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開始引進Diaclone及Micro Change兩個系列。Diaclone與Micro Change的國際化終於引起了孩之寶的重視,在當年的東京玩具展上,孩之寶就開始與Takara洽談合作的事情了。

1984年:變形金剛的正式誕生
TAKARA想要更加開拓市場,於是看上了在美國有廣大通路的孩之寶,兩者合作下,TAKARA負責玩具提供,孩之寶負責銷售策略,終於在1984年,孩之寶將Microman、Diaclone兩個系列引進美國,定名為Transformers,並由Marvel漫畫公司創作相關的漫畫。他們在原有的包裝盒人物畫及日本雜誌漫畫形象的基礎上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更容易繪製長篇漫畫。為了更好的推廣這個漫畫配合玩具的系列,還找東映動畫製作了三部有劇情的動畫廣告在電視臺播放(也就是動畫劇集的前三集,也確立了孩之寶與東映之後的合作)。這三部動畫廣告播出後反響強烈,製作方決定乾脆順便再製作一部長篇動畫,便形成了我們後來看到的98集長篇動畫連續劇。

在1984年推出的很多人物,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積壓的庫存加以重新包裝上市的。從1985年開始,孩之寶在玩具上加上了熱感標誌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裝上有了些變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車人物都是以車形態放在包裝中的,而1985年再發行版則是變成人形包裝的。而且在幾款迷你車中還加附贈了迷你間諜,是一種簡單變形的回力車。 除重新發行的產品外,孩之寶又推出了更多的變形金剛人物,不僅有工程車合體,還有機械昆蟲,三變戰士,機械恐龍等等,但他們仍然是來自於Diaclone系列。原本在Diaclone系列中,工程車六合體(變形金剛中的大力神)與火車六合體(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中的雷電)是配對登場的,但由於當時在美國火車玩具並不是很受青少年歡迎,因此火車六合體沒有被選入變形金剛系列。另外,Diaclone系列中三變戰士有兩位,一位是入選變形金剛系列的閃電;另一位是變形為直升機與X形翼戰鬥機的,這位仁兄由於設計欠佳不是很好看,沒能入選變形金剛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Diaclone末期已經設計完成的大火車,直接以變形金剛的身份登場。 同時,孩之寶也搞了一些集點換玩具的活動。只要收集包裝上的點數寄回公司,就可以換回一些無法通過商店買到的人物。來自Diaclone中的PowerDashers和Omnibots成為了集換對象,大概因為他們是在版權交易中被搭賣過來的吧,孩之寶對單獨推出他們沒什麼信心,所以選擇了這個方式消化他們。

1986年:變形金剛大電影上映
經過兩年的市場培育,變形金剛已經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玩具品牌。1986年對於變形金剛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前兩年已經基本把原Diaclone中的主要產品用完,於是從1986年開始推出了大量原創人物,這些人物很多是在Diaclone末期就已經在設計中的。這一年中推出的新產品開始有了新的特點--合體。原本Diaclone中的合體基本都是六個或更多人組合,這無疑加大了開發的難度。於是Takara設計師把合體部隊規範為五人合體,隊長體型較大位於合體的軀幹部位,四名隊員體型較小擔任四肢。大無畏與飛天虎、守護神與混天豹陸續配對登場。 此外,孩之寶策划了變形金剛大電影。在大電影中,很多老的人物陣亡了,新一代的人物誕生了。因此大電影的實際作用是為玩具產品的更新換代做鋪墊。新一代變形金剛的設計風格也產生了很多變化,變形開始向超現實風格發展。這不僅僅是因為劇情開始從地球轉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不必為從汽車公司購買車型版權而花費大量資金。當時孩之寶負責劇情,設定案,Takara及東映動畫負責動畫製作和玩具開發及人物設定。由於那時的通訊手段不發達,公司間只能通過定期打長途電話來討論工作,導致了設計過程中的溝通不足。為了防止大電影的劇情泄密,孩之寶把補天士與驚破天的設定案交給Takara及東映動畫時並沒有告訴對方這兩個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領。Takara設計師以為驚破天只是個要塞參謀,而補天士則只是個普通中型變形金剛,於是設計時並沒有象設計首領那麼投入,致使這兩個人物的玩具出來後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後Takara的設計師很後悔,說如果當時知道他們的身份,會設計的更好。

1988年:變形金剛The Headmaster上映
本作為「變形金剛2010」續集,在香港上映時使用「頭領戰士」之名。
在現有的變形金剛上增加了「微型金剛」的要素(爾後影響到MICRON傳說),這些微型金剛能夠變成機器人的頭(標題「HEAD MASTER」即是以此為名),在機械型態時也能進入機械的駕駛艙中駕駛,除此之外,本作依然和之前的變形金剛沒有什麼差別,擔任變形金剛G1系列男主角的史派克和柯博文仍然有登場。
2011年,柯博文變回博派變形金剛領袖後,博狂兩方均有新力軍加入,那便是來自Master星的頭領戰士。故事開始了不久,柯博文便為拯救斯比頓主電腦Vector Sigma而再度犧牲自己,和Vector Sigma融為一體。火棒再次變成洛迪文並成為博派變形金剛領袖。賽柏坦不幸被狂派變形金剛以炸彈摧毀。洛迪文把博派變形金剛領袖之位傳給博派變形金剛頭領戰士首領Fortress Maximus(巨無霸福特)後,便為了變形金剛去找尋新的居住世界而離開。博狂兩派繼續進行各種鬥爭。後來甲威龍在南極大戰博派變形金剛頭領戰士們,更被活埋於冰下,狂派變形金剛頭領戰士首領Scroponok/Megazarak(薩克巨人)便正式成為狂派變形金剛新領袖。故事發展到最後,博狂兩派在地球展開大戰。福特把薩克巨人消滅,可是薩克巨人的頭部Lord Zarak/Scroponok卻逃離了。
美國方面以「變形金剛The Rebirth」三集取代,此三集「變形金剛The Rebirth」動畫在美播出時反應不佳﹐因此本來計劃中的其他第4季動畫便被放棄了。美版G1動畫到此正式完結。

1989─1990年:「超神Master Force」、「變形金剛V(Victory)」接連上映
1989年,在HEADMASTER放映完畢後,日本製作了「變形金剛 超神MASTER FORCE」,本作和之前的TF系列的不同在於本作偏向超人力霸王系列般的特攝怪獸片風格,變形金剛們也是由人類變身而成,狂派變形金剛的敵人們多數也很有特攝怪獸片的韻味,本作的總司令官角色也不是柯博文,而是由一個名叫「迅雷(ジンライ)」的人類賽車手擔當。

[編輯] 2000年─2005年:變形金剛新世代系列(New Generation)
2000年,日本方面的變形金剛動畫再次由三季番的「Car Robot(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カーロボート)」動畫展開,在日本方面獲得巨大好評之後,2001年美國以「Robot in Disguise(意為「擬態機器人」)」之名引進美國也獲得不錯的評價,從而展開美國日本合作的「新時代系列」變形金剛動畫──由日本企劃、製作,美國引進放映的模式製作。
2002年底,日本製作了「Micron傳說」動畫,在美國以「Transformers: Armada」之名引進,在同好間被認定為是G1的重製版,不過這部動畫在放映時間點上其實是美國先上映,日本於2003年初時播放的。
緊接著,2004年日本再次製作了續篇「Superlink(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スーパーリンク,通常翻譯為超級連結、超連結合體)」,美國則改以「Transformers: Energon」之名上映,本作首次採用3D卡通遮罩渲染上色方式進行變形金剛們的動畫,由於不成熟的技術和「勇者系列」式的故事劇情使得本作得到了些許負評。
2005年日本再次由曾經製作過數碼寶貝第一季的角銅博之擔任「Galaxy Force(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通常翻譯為銀河原力或銀河之力)」監督,動畫製作也從原本的Actas公司改成了GONZO,劇情和前兩作已不再有任何連結(美版的「Transformers: Cybertron」仍然試圖將兩作進行連結,包括在最終話增加Micron傳說主角雷德和Superlink主角奇克的畫面),作畫方面雖然大幅提升,但是劇情和角銅監督的動畫慣有的兼用卡問題依然惹的一群變形金剛迷不爽,從本作之後,變形金剛的動畫再次進入了沉寂期。
另,從「Micron傳說」起至「Galaxy Force」這三部動畫,於美國被稱作「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爾後日本也使用此名稱稱呼這三部動畫,但「Galaxy Force」與另外兩部一樣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美版除外)。

2006年:變形金剛kissplayers
本作幾乎可說是乘著最近日本動漫畫的萌系風潮而誕生的。
原作是可稱為變形金剛迷的原形師大嶋優木,故事主要以三個美少女和三名和她們搭檔的變形金剛為主,基本上是以廣播劇和電擊HOBBY雜誌上的單頁漫畫為主。
作者除了本作外,還另外畫了一些和這個故事無關的單元。

2007年:真人電影版的大成功和新動畫的蓄勢待發
2007年夏季,由麥可貝導演的真人電影版於6月28日在全球首映。雖然故事和G1版接近,但設定有簡化。由於設計圖和1984年上映的動畫相差大,因此遭到部份變形金剛迷的撻伐。即使如此,上映之後仍取得了3.6億美金票房,還立刻宣佈了開拍續集的計畫。

TAKARA在此電影版上映時同步推出玩具,另外也藉此機會推出Classic系列。
在美國的放映變形金剛動畫的卡通頻道(CartoonNetwork)就挑準了此一時機公佈變形金剛的美國版動畫「Transformers: Animated」的放映宣傳,但美式風格一放到變形金剛上引發的卻是連串的攻擊聲浪(尤其是亞洲區的TF迷絕大部分都認為柯博文和大黃蜂變形太嚴重)。本動畫版已於2007年11月3日播出第一集,目前僅確定將撥映26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