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08
「魔龍戰役」──爆爛的佳作

導演:Hyung-rae Shim
編劇:Hyung-rae Shim
演員:傑森貝爾 Jason Behr (異族終結戰)
發行公司:Freestyle Releasing
堪稱「韓國魔戒」的D-WAR魔龍戰役在台灣的上映日遙遙無期,但將於2月29日發行DVD,被預告片感動的人可以去租來看喔!
在下託朋友從美國帶回美版DVD,接下來講述的劇情,期待到睡不著的朋友可別看下去唷!
這部片的製程橫越20與21世紀,早在1999年「幽卡利」(台譯:酷斯拉──復活之日)上映並被觀眾攻幹後,導演沈衡來就趕緊來個轉型,參考韓國民間傳說,2001年開始構思「D-WAR」,拍攝與後製來到2005年,開始在少數戲院播放前導預告: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jhP6VR-kU
接著就等閒並宣傳到2007年九月該片上映後。
片子一開頭就講解韓國民間的傳說,這在前面的文章就有提過,然後場景來到美國的一個渡假村,那兒被夷為平地,記者伊森前來訪察,看到地上留有疑似爬蟲類的鱗片,然後他想到兒時神秘老人傑克告訴他「龍」的故事,500年前邪惡的伊莫吉攻擊人類的事,老人說伊森要找到一名叫莎拉的少女,之後在傑克神秘化身成的醫生幫助下,伊森與莎拉會合了,但伊莫吉也攻過來,伊森帶著莎拉沒命地狂奔,卻遭到伊莫吉的手下──Atrox的首領邪惡將軍的阻擾,傑克的化身又即時救了他們。
不氣餒的伊莫吉又衝到洛杉磯,爬上自由大廈把直昇機甩下樓,並準備併吞兩人,可是美軍又出來打擾,阿帕契直昇機用地獄火飛彈把伊莫吉打得痛得摔下來,但是Atrox軍隊也來支援伊莫吉,天空有飛龍和阿帕契纏鬥,地面有裝甲龍背負重型火砲和戰車開打,大混戰中,伊森帶著莎拉逃到墨西哥,可是飛龍還是追來了,並再次捉住兩人。
伊森自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和莎拉身處不知名的曠野中,還有一棟高聳的建築物,Atrox軍團把莎拉押上祭壇等伊莫吉宰割,就在危急之時,伊森體內發出銳不可當的能量!瞬間把大軍粉碎,伊森隨後向邪惡將軍單挑,並打敗了他,但伊莫吉大怒,準備這次一定要得到莎拉體內的龍珠,可是又出現阻攔了,另一隻善良的伊莫吉衝向前來攻擊邪惡伊莫吉,但三兩下就被擺平了,莎拉眼看頹勢難挽,遂釋出體內的龍珠,不過她可以操縱龍珠的去向,並將它送入好伊莫吉的口中。
壞伊莫吉暴跳如雷,攻向好伊莫吉,但是好伊莫吉的身體產生變化,長出長角與四肢,牠成為龍了!
壞伊莫吉雖知大勢已去,但仍喪心病狂地攻擊龍,每每被帶到空中重重摔下來,最後龍自口中噴出火焰把伊莫吉燒成灰燼。
世界得救了,但莎拉也犧牲了,伊森看著莎拉的靈魂緩和地說:「別喪氣,我們會再見面的。」之後跟著龍飛向天際,伊森發覺傑克站在後頭對他安慰道:「這是你我的命運。」然後化為青煙消失。
「再見,老頭子。」伊森平靜地說,這時大地旭日東升,照射出相當美麗的景緻。
「魔龍戰役」雖成功推廣韓國CGI產業的進步,但票房卻無法回收成本,成了名副其實的賠錢貨,看完本片,我認為故事的架構相當不錯,根據龍的傳說改編,可以有很多發揮空間,但礙於片長過短,許多事物刻劃不深,無法引領觀眾進入情節,純粹就只剩下看特效,若是如此,那這部片就失敗了,如同「變形金剛」中很多機器人都是出場後就被幹掉,觀眾只能對機器人變車子,車子變機器人之間的轉變特效感到驚奇而已,然而好萊塢玩特效是玩出名的了,「魔龍戰役」裡面媲美好萊塢大片的炫麗特效的確也是以拍愛情片與鬼片見長的韓國電影中算少見,令我驚訝的是本片雖由好萊塢演員出演,場景也幾乎是在美國拍攝,卻絲毫沒有看好萊塢式電影的感覺,看來沈導演拍出一種他個人的風格,在片中我只感受到韓國古老傳說的魅力,整部片有濃厚的韓國味,但也因此落入民族的窼臼,過度強調韓國人的民族性,這不論是何地的人觀賞都會不習慣,尤其是刻意惡搞好萊塢賣座片的「史詩風格」令許多美國人詬病,再加上片尾曲是韓國的「阿里郎」配上導演的激情演說,被美國影評家批為「藝術創造性不足」「2007最失敗的科幻片」
換個方向講,這是足以賺韓國人熱淚的一部片,他們或許會對自己電影工業的進步而驕傲,美國人去做他們自以為專業的影評吧,反正這都是朝自己角度觀點出發的主觀評論。
這部片有人說爛得可以,但它也一舉打破韓國國產電影的最高票房,擠下許多同期上映的外國片,還在美國造就最多戲院上映的韓國片,最受矚目韓國電影。
在我看來,「魔龍戰役」即將開拍續集,別指望票房會更棒,不過它的進步空間真的很多,這還真是一部「爆爛的佳作」呀。
「基拉拉」重現江湖

在洞爺湖盛大舉行了世界各國首腦雲集的G8高峰會,然而札幌附近卻發生了中國太空船墜落的事故。 跟隨著附著在船上的孢子,宇宙怪獸基拉拉突然出現。 發生此意外,G8高峰會急忙被改為「G8大怪獸基拉拉對策本部」、於前線日本準備用飛彈攻擊基拉拉。 但是飛彈都被基拉拉嘎茲嘎茲地吃掉了。 於是各國開始代替完全癱瘓的日本對基拉拉展開攻擊,然而卻什麼效果也沒有 。G8能讓地球迴避存亡的危機嗎? 從1967年公開的「宇宙大怪獸基拉拉」歷經40年,終於再度復出﹗
1.29.2008
「駭人怪物2」有譜

「駭人怪物2」目前進入劇本完成階段,本片聽說電腦繪圖特效會較前作多出一倍,主要角色則是不變的方針,描寫街頭小販、拆遷班長、員警等人物,突出表現家庭親情、社會性和時代性。
此外本片的怪物數量也會變多,棲身在溪中已有一些時日,偶爾闖入人類社會產生騷亂。
製作組計畫在今年上半年敲定主要演員,並從年中開始投入拍攝,在2009年正式上映。
另外一部觀眾們罵聲連連,但打破韓國票房累積最快,且美國上映廳數最多的怪獸電影D-WAR
1.28.2008
變到頭昏的變形金剛

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間首度看到變形金剛的先行預告片,只見美軍基地被狂轟濫炸,一個巨大黑暗物體在火海中走來走去,當下我就老梗地認為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電影,老實講,預告片的拍攝風格及畫面配色甚至令在下誤解是「世界大戰續集」,但不像「科洛弗檔案」把關子賣到最後關頭,預告片尾開門見山的說本電影名為「變形金剛」。
唔,覺得應該很精彩,雖然結局是可以預料的地球被拯救,(真的很像「世界大戰」,順帶一提,兩部片的製作人都是史蒂芬史匹伯,可能是造成風格過於相似的原因)後來得知這救世界的大業並不是人類獨得,而是有另一批天外來客的幫助,嗯!沒老梗,但正義的一方勢單力薄卻又‧‧‧好啦,劇情大家看都看膩了,就是說「塞博頓」星球上為了某個巨大能源而爭鬥的機械生命體種族──「博派」與「狂派」從宇宙打到我們可愛的地球,一名外表虛弱的高中生山姆買了一台二手跑車,一晚他驚訝的發現他的黃色噗噗竟然會自己開動而且會「變形」,他嚇到快昏倒時,一輛警車開過來撞他,然後變成一架機器人,把山姆逼到角落「盤問」:「眼鏡在哪裡?」嘩,機器人會說話?個人還偏好完全沉默的,恐怖感都因為會說話而消失啦!
後來山姆的愛車和警車機器人,同時也是屬於狂派的「判官」作戰,把判官打爛後,山姆的愛車現出原形,一架黃色的博派機器人──「大黃蜂」。
接著大黃蜂呼叫博派機器人前來,它們紛紛模擬各種酷炫交通工具來會合,其中一輛重形卡車正是博派機器人的首領「柯博文」,它說明和狂派首領「密卡登」長久以來的征戰,它也說山姆他曾祖父的眼鏡紀錄著重要的訊息,非取得不可,這是拯救地球的唯一契機。(這段配合音樂,導演把它詮釋得不錯,感覺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令人期待又興奮)
接下來快轉,博派機器人取得它們所要的,也是兩方打仗正是為了這個──「火種源」,狂派得知消息後,和博派在公路上對幹,最後以狂派損失一人收場,接下來戰場轉到城市裡,最終的,結束千年來兩方爭雄的戰鬥,雙方互有死傷,但後來我們的遜腳山姆把火種源塞入密卡登的胸腔,強大的能量使密卡登無法承受,當機掛掉。
地球被救了!從此博派也定居下來,保護人類,也迎接所有在宇宙間飄泊的機器人快來到這新家園。

但是機器人在車子與實體之間的轉換實在棒到爆,不由得讚嘆這部片特效之先進。
唔,卡通版的柯博文好像比電影版的還強壯耶!
同場加映「變形金剛」的歷史(文字部分引自維基百科)
指1984年日本Takara公司和孩之寶開始合作的玩具系列以及相應的動畫片,在動畫中則是指生活在賽柏坦行星的超機器人生命體的總稱。1984年開始的元祖「變形金剛」動畫(現在統稱為Generation One,簡稱G1)。故事主要描寫柯博文率領的博派變形金剛與密卡登率領的狂派變形金剛之間的戰爭。本系列動畫在網路上習慣取「TransFormers」而簡稱為「TF」。
1974年:原型之一「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誕生
1970年,Takara公司從美國孩之寶買下了孩之寶當家產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權。由於當時日本的孩子們不喜歡軍人士兵一類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頭換面變成了「變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系列。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個微縮版的「變身改造人」,但最終把名字定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體,鍍銀腦袋,高約10厘米的可動小人形。Takara公司也為微星小超人創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畫的形式推出。當然,這時候的「微星小超人」還與變形以及機器人沒有任何關係。
1980—1983年:原型之二「戴亞克隆隊(Diaclone)」系列誕生
「微星小超人」問世已經6年,其間也不斷的作出改進與創新,小超人們不再是赤手空拳的進行著他們的戰鬥,他們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機械裝置。1982年,「微星」系列開始加入機器人的角色,將以前的人形技術以機器人的形態表現出來,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機器人已經可以簡單的變形為飛行器之類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時候,Takara推出了一個名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人物更象純機械的生命體,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改造人形態。而變形種類與變形方式也較以往更為豐富且複雜。這些人物的變形主要以小型家電/設備/工具/武器/迷你汽車為主,如卡帶式單放機、顯微鏡、手槍等。
與此同時,Takara也在研究開發新的系列,欲將機器人與變形的概念獨立出來。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變汽車的Car Robots系列,變恐龍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
而變形金剛前身diaclone的設定,主要在studio nue完成,該製作組當時的主要機械設定是宮武一貴和加藤直之,而當時還在筑波大學讀書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參與了diaclone的設定工作。
雖然Diaclone系列僅是在當時的電視雜誌上連載一些故事並沒有動畫/漫畫的幫助,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些歐美的廠商開始引進代理這些玩具。義大利的GiG公司開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開始引進Diaclone及Micro Change兩個系列。Diaclone與Micro Change的國際化終於引起了孩之寶的重視,在當年的東京玩具展上,孩之寶就開始與Takara洽談合作的事情了。
1984年:變形金剛的正式誕生
TAKARA想要更加開拓市場,於是看上了在美國有廣大通路的孩之寶,兩者合作下,TAKARA負責玩具提供,孩之寶負責銷售策略,終於在1984年,孩之寶將Microman、Diaclone兩個系列引進美國,定名為Transformers,並由Marvel漫畫公司創作相關的漫畫。他們在原有的包裝盒人物畫及日本雜誌漫畫形象的基礎上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更容易繪製長篇漫畫。為了更好的推廣這個漫畫配合玩具的系列,還找東映動畫製作了三部有劇情的動畫廣告在電視臺播放(也就是動畫劇集的前三集,也確立了孩之寶與東映之後的合作)。這三部動畫廣告播出後反響強烈,製作方決定乾脆順便再製作一部長篇動畫,便形成了我們後來看到的98集長篇動畫連續劇。
在1984年推出的很多人物,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積壓的庫存加以重新包裝上市的。從1985年開始,孩之寶在玩具上加上了熱感標誌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裝上有了些變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車人物都是以車形態放在包裝中的,而1985年再發行版則是變成人形包裝的。而且在幾款迷你車中還加附贈了迷你間諜,是一種簡單變形的回力車。 除重新發行的產品外,孩之寶又推出了更多的變形金剛人物,不僅有工程車合體,還有機械昆蟲,三變戰士,機械恐龍等等,但他們仍然是來自於Diaclone系列。原本在Diaclone系列中,工程車六合體(變形金剛中的大力神)與火車六合體(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中的雷電)是配對登場的,但由於當時在美國火車玩具並不是很受青少年歡迎,因此火車六合體沒有被選入變形金剛系列。另外,Diaclone系列中三變戰士有兩位,一位是入選變形金剛系列的閃電;另一位是變形為直升機與X形翼戰鬥機的,這位仁兄由於設計欠佳不是很好看,沒能入選變形金剛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Diaclone末期已經設計完成的大火車,直接以變形金剛的身份登場。 同時,孩之寶也搞了一些集點換玩具的活動。只要收集包裝上的點數寄回公司,就可以換回一些無法通過商店買到的人物。來自Diaclone中的PowerDashers和Omnibots成為了集換對象,大概因為他們是在版權交易中被搭賣過來的吧,孩之寶對單獨推出他們沒什麼信心,所以選擇了這個方式消化他們。
1986年:變形金剛大電影上映
經過兩年的市場培育,變形金剛已經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玩具品牌。1986年對於變形金剛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前兩年已經基本把原Diaclone中的主要產品用完,於是從1986年開始推出了大量原創人物,這些人物很多是在Diaclone末期就已經在設計中的。這一年中推出的新產品開始有了新的特點--合體。原本Diaclone中的合體基本都是六個或更多人組合,這無疑加大了開發的難度。於是Takara設計師把合體部隊規範為五人合體,隊長體型較大位於合體的軀幹部位,四名隊員體型較小擔任四肢。大無畏與飛天虎、守護神與混天豹陸續配對登場。 此外,孩之寶策划了變形金剛大電影。在大電影中,很多老的人物陣亡了,新一代的人物誕生了。因此大電影的實際作用是為玩具產品的更新換代做鋪墊。新一代變形金剛的設計風格也產生了很多變化,變形開始向超現實風格發展。這不僅僅是因為劇情開始從地球轉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不必為從汽車公司購買車型版權而花費大量資金。當時孩之寶負責劇情,設定案,Takara及東映動畫負責動畫製作和玩具開發及人物設定。由於那時的通訊手段不發達,公司間只能通過定期打長途電話來討論工作,導致了設計過程中的溝通不足。為了防止大電影的劇情泄密,孩之寶把補天士與驚破天的設定案交給Takara及東映動畫時並沒有告訴對方這兩個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領。Takara設計師以為驚破天只是個要塞參謀,而補天士則只是個普通中型變形金剛,於是設計時並沒有象設計首領那麼投入,致使這兩個人物的玩具出來後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後Takara的設計師很後悔,說如果當時知道他們的身份,會設計的更好。
1988年:變形金剛The Headmaster上映
本作為「變形金剛2010」續集,在香港上映時使用「頭領戰士」之名。
在現有的變形金剛上增加了「微型金剛」的要素(爾後影響到MICRON傳說),這些微型金剛能夠變成機器人的頭(標題「HEAD MASTER」即是以此為名),在機械型態時也能進入機械的駕駛艙中駕駛,除此之外,本作依然和之前的變形金剛沒有什麼差別,擔任變形金剛G1系列男主角的史派克和柯博文仍然有登場。
2011年,柯博文變回博派變形金剛領袖後,博狂兩方均有新力軍加入,那便是來自Master星的頭領戰士。故事開始了不久,柯博文便為拯救斯比頓主電腦Vector Sigma而再度犧牲自己,和Vector Sigma融為一體。火棒再次變成洛迪文並成為博派變形金剛領袖。賽柏坦不幸被狂派變形金剛以炸彈摧毀。洛迪文把博派變形金剛領袖之位傳給博派變形金剛頭領戰士首領Fortress Maximus(巨無霸福特)後,便為了變形金剛去找尋新的居住世界而離開。博狂兩派繼續進行各種鬥爭。後來甲威龍在南極大戰博派變形金剛頭領戰士們,更被活埋於冰下,狂派變形金剛頭領戰士首領Scroponok/Megazarak(薩克巨人)便正式成為狂派變形金剛新領袖。故事發展到最後,博狂兩派在地球展開大戰。福特把薩克巨人消滅,可是薩克巨人的頭部Lord Zarak/Scroponok卻逃離了。
美國方面以「變形金剛The Rebirth」三集取代,此三集「變形金剛The Rebirth」動畫在美播出時反應不佳﹐因此本來計劃中的其他第4季動畫便被放棄了。美版G1動畫到此正式完結。
1989─1990年:「超神Master Force」、「變形金剛V(Victory)」接連上映
1989年,在HEADMASTER放映完畢後,日本製作了「變形金剛 超神MASTER FORCE」,本作和之前的TF系列的不同在於本作偏向超人力霸王系列般的特攝怪獸片風格,變形金剛們也是由人類變身而成,狂派變形金剛的敵人們多數也很有特攝怪獸片的韻味,本作的總司令官角色也不是柯博文,而是由一個名叫「迅雷(ジンライ)」的人類賽車手擔當。
[編輯] 2000年─2005年:變形金剛新世代系列(New Generation)
2000年,日本方面的變形金剛動畫再次由三季番的「Car Robot(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カーロボート)」動畫展開,在日本方面獲得巨大好評之後,2001年美國以「Robot in Disguise(意為「擬態機器人」)」之名引進美國也獲得不錯的評價,從而展開美國日本合作的「新時代系列」變形金剛動畫──由日本企劃、製作,美國引進放映的模式製作。
2002年底,日本製作了「Micron傳說」動畫,在美國以「Transformers: Armada」之名引進,在同好間被認定為是G1的重製版,不過這部動畫在放映時間點上其實是美國先上映,日本於2003年初時播放的。
緊接著,2004年日本再次製作了續篇「Superlink(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スーパーリンク,通常翻譯為超級連結、超連結合體)」,美國則改以「Transformers: Energon」之名上映,本作首次採用3D卡通遮罩渲染上色方式進行變形金剛們的動畫,由於不成熟的技術和「勇者系列」式的故事劇情使得本作得到了些許負評。
2005年日本再次由曾經製作過數碼寶貝第一季的角銅博之擔任「Galaxy Force(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通常翻譯為銀河原力或銀河之力)」監督,動畫製作也從原本的Actas公司改成了GONZO,劇情和前兩作已不再有任何連結(美版的「Transformers: Cybertron」仍然試圖將兩作進行連結,包括在最終話增加Micron傳說主角雷德和Superlink主角奇克的畫面),作畫方面雖然大幅提升,但是劇情和角銅監督的動畫慣有的兼用卡問題依然惹的一群變形金剛迷不爽,從本作之後,變形金剛的動畫再次進入了沉寂期。
另,從「Micron傳說」起至「Galaxy Force」這三部動畫,於美國被稱作「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爾後日本也使用此名稱稱呼這三部動畫,但「Galaxy Force」與另外兩部一樣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美版除外)。
2006年:變形金剛kissplayers
本作幾乎可說是乘著最近日本動漫畫的萌系風潮而誕生的。
原作是可稱為變形金剛迷的原形師大嶋優木,故事主要以三個美少女和三名和她們搭檔的變形金剛為主,基本上是以廣播劇和電擊HOBBY雜誌上的單頁漫畫為主。
作者除了本作外,還另外畫了一些和這個故事無關的單元。
2007年:真人電影版的大成功和新動畫的蓄勢待發
2007年夏季,由麥可貝導演的真人電影版於6月28日在全球首映。雖然故事和G1版接近,但設定有簡化。由於設計圖和1984年上映的動畫相差大,因此遭到部份變形金剛迷的撻伐。即使如此,上映之後仍取得了3.6億美金票房,還立刻宣佈了開拍續集的計畫。
TAKARA在此電影版上映時同步推出玩具,另外也藉此機會推出Classic系列。
在美國的放映變形金剛動畫的卡通頻道(CartoonNetwork)就挑準了此一時機公佈變形金剛的美國版動畫「Transformers: Animated」的放映宣傳,但美式風格一放到變形金剛上引發的卻是連串的攻擊聲浪(尤其是亞洲區的TF迷絕大部分都認為柯博文和大黃蜂變形太嚴重)。本動畫版已於2007年11月3日播出第一集,目前僅確定將撥映26集。
1.27.2008
「神獸加魯達」觀後感

按照印度教的神話傳說,加魯達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次級神,據說翼展有336萬里,遮天蔽日,其羽毛五彩。
天下有無數加魯達,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同時,加魯達也是觀世音化身之一。

中國西南的白族將加魯達崇拜和自身的金雞崇拜結合在一起,為鎮水患之神,作為自己的圖騰之一。
從加魯達臨死全身遭火焚的特點來看,其與埃及的長生鳥應該有著更為緊密的聯繫,由於印度當地多毒蛇,人們又為其加上了捕食毒蛇的能力,作為崇拜的對象。

1.26.2008
我到底是不是傳奇
好啦!閒話少提,去年十二月中上映的科幻驚悚片「我是傳奇」(I Am Legend)如今於各戲院已剩兩三個場次,一兩個廳放映而已,所幸它可以撐到寒假讓本人欣賞,片子一開始是美國電視台最愛用的「SNG連線」,一個主持人在攝影棚中與現場記者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電視螢幕分成子母畫面,接著正片開始,又是一名主播,訪問一為科學家,他們劈哩趴啦的說了一堆典型的CNN訪談內容,主要提及一種人造病毒,說他們召集了一萬人做人體實驗,但結果是一萬人全體死亡。
然後故事來到三年後的紐約市,一輛跑車在幾乎荒廢的城市間奔馳,病毒危機肆虐,全球九成──也就是五十四億人口滅絕,並成了喪心病狂的僵屍稱人「黑暗獵人」,剩下的人雖有抗體而倖免於難,但這些黑暗獵人會伺機埋伏在角落捕殺人類。
本片主角威爾史密斯挑戰了前所未有(其實也不算,因之前一部叫Omega Man的電影主題與本片重疊)的題材──只有一人生存於紐約,他早上運動健身,並打獵種田,還從事研究病毒的工作,到了夜晚,黑暗獵人最活躍的時間,他將鐵門全數鎖上,抱著槍械和愛犬睡在浴缸裡,外頭則不斷傳出黑暗獵人的低吼聲,牠們正準備取主角的命。
後來主角被設計,掉入黑暗獵人的陷阱裡,他雖安然脫身,但他的愛犬──唯一可以與他真正溝通的對象卻感染病毒,逼迫他將牠安樂死,之後主角喪失生活重心,他極度孤獨,極度悲憤,在夜裡,他向這些曾是人類的僵屍展開復仇,他駕車把牠們撞死,但寡不敵眾,當他認為他即將喪命時,在僵屍周遭出現強光,怕光的黑暗獵人們倉皇逃離,主角也陷入昏迷。
接著隔日醒來發現他在自家床上,傷口還經過包紮,他意外發現本來以絕望會有生還者出現,但他眼前卻站著一名女子及其小孩,他們後來一起生活,直到一晚,僵屍大軍突擊主角住處,主角奮勇抵抗,把埋設在房子周圍的炸彈引爆,拿機關槍和屋內的僵屍對幹,後來和那對母子躲進地下實驗室,這時他研製多年的血清竟成功了,就在這重要關頭!(老梗哪!)
可是僵屍們仍闖入了,並衝撞強化玻璃,最後僵屍王把玻璃撞出蝴蝶形狀的裂痕(之所以那麼賣力,是因為主角抓了一個疑似牠「女兒」的僵屍做研究),主角突然想到女兒生前最喜愛蝴蝶,接著老梗地內心掙扎,他把血清交給那母子,並開秘密通道讓他們逃出(好棒的房子),緊接著主角扮演悲劇英雄,手持手榴彈衝向僵屍群與牠們同歸於境。
那對母子來到一個人類保護區,在那兒,人們安全的生活著,而主角呢?他犧牲了,但因此成了傳奇。
本來是抱著看單純科幻片的心情觀賞本片,但老實說,我有些失望,結局有種草草了事的感覺,片子到中段我認為還不錯,把主角內心那種「只剩一人」的孤獨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體驗出孤單及恐懼,這是一定有的。
但劇本也有交代不清之處,主角曾言:「這些突變人喪失理性,人類社會制度蕩然無存。」意思這些僵屍已失去所有知識,但為何會做陷阱抓人?還會為了「女兒」被抓而總動員搶救。
總而言之,本片可以當作精神洗禮之作,內心戲部分表現亮眼,但畢竟大眾看科幻片仍須要大場面的特效聲光,有請工作者們思考改進。
哈哈,原本期待一個月快憋死了,但現在的心情實在有點‧‧‧
1.24.2008
「科洛弗檔案」漫畫化

但與其開記者會來「補充說明」,為何不一開始就在影片中講明咧?我猜本片主要的賣點一定不在於怪物而是它特殊的拍攝手法,怪物只是避免觀眾因無聊而中途離開的技倆罷了,也就是說,本片有沒有怪物都無所謂,但這本非「看點」的東西卻弄巧成拙成為本片的賣座保證。
話題扯遠了,這次要提的是,「科洛弗檔案」紅到出漫畫了!據悉,角川書局日前與派拉蒙影業合作,推出全四回的線上連載漫畫「科洛弗檔案:KISHIN」由日本漫畫家東川祥樹作畫,故事舞台來到日本,好像是高中學生會召喚怪物還是什麼的,至於第二話則要期待到二月。
另外一個有趣現象,大家議論紛紛的中文片名及英文片名,這兒似乎有不錯的解釋:「科洛弗檔案」的譯名一方面是為了與「LOST檔案」沾上邊,因為製作人為同一人,以吸引更多客人,一方面是台灣地區習慣以「‧‧‧檔案來做為一些討論超自然現象電影的片名,如「X檔案」,至於英文片名部分,CLOVERFIELD拆開字面分別指幸運草及田園,根據某認真影迷的解釋,他認為這是一種軍事行動的代碼,因為片中怪物走過的地方留下深深的腳印,而且形狀類似幸運草,加上腳印又是一大片,看起來就像佈滿幸運草的「田園」一般。












1.23.2008
裡裡外外都怪的科洛弗檔案
打從預告片開始,本片就已被廣泛討論,它的「怪」已不是本片採用「病毒式行銷」而已了,畢竟以此手法呈現的影片並不多,久久給你來一次就感到新鮮無比,事實上它也僅是「厄夜森林」的翻版,創新倒是佔少數,不過特效著實逼真,尤其是把用特效做出來的怪物和紀錄片使用的家庭DV做完美結合,導演主要是表現受害者看災難的角度,有別於習慣用第三者旁觀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觀眾,當一個人身陷災害時,他的反應如何,會有什麼視界,這點本片忠實呈現,沒有配樂,沒有特殊處理(除了怪物),亦無剪接鏡頭,家庭DV一路拍到尾。
本片使許多人回味,相信您們看了後也會一樣。
1.19.2008
尖峰時刻笑鬧觀
又是梗到爆的片子,不過這對本人來說仍值得一看,除了搞笑,本片也討論到「文化衝突」的層面,卡特是標準的美國黑人,容易自high,而且性格開放,相對於李這名舊中國社會成長的亞洲人,把他們兩者送作堆真是超現實的景象,因此也鬧一堆笑話,像是李正襟危座地坐在禮車中保護中國大使,卡特突然打電話告訴他自己把到兩個闖紅燈的美眉,叫李立刻來,他願與他「分享」。
又如當兩人出了巴黎的國際機場,鑽進計程車時,法國司機竟冷冷的說:「請兩位下車!」原因是他不載美國客人,李立即機智的說:「我是中國人!」司機又回說:「我知道,但你身旁黑色的朋友是美國人,我很討厭他們,老是以為自己很高尚又驕傲,財大氣粗的煩死了。」卡特於是衝上前去拿槍抵住司機並以連珠炮的口氣教訓他要「愛護美國(I love America )」,還五音不全地唱出美國國歌。
看似劇情需要而編的這個橋段,我認為正隱含著各國存在的種族衝突,美國白人長期歧視黑人,而全體美國人在歐亞地區的人看來又討厭至極,西方人鄙視亞洲人,而在台灣的我們雖號稱「人權帝國」,對於大陸或越南新娘我們是否也百分之百接納她們?
在市場買東西,若看到金頭髮藍眼珠的用沒有輕重聲的中文唸著:「這個多少錢?」結果是老闆哈著腰說:「免費免費,送你。」(註:我親眼見過)
看到了外籍新娘,又是另一極化反應,對對方有限的中文能力嗤之以鼻,甚至不願與其接觸,就因為她們遠嫁他鄉,而且是來自比台灣落後之地區?
不,真正的接納並不會發生這種事,人類種族一層接著一層往下歧視,在頂端者為所欲為,最底層者可是喘不過氣,為於中間者也別高興,風水輪流轉,到時不知誰倒楣。
呃,好像扯遠了,而且還批評的這樣露骨,抱歉抱歉,我所得的心得是:本片看來用了一種調侃的手法把以上的問題用非教條的方式表達出來,許多人或許因為商業包裝的結果笑一笑走出戲院不了了之,這是做給看懂的人的,當然我也不是在吹噓自己有這方面的鑑賞力,我只不過是碰巧才感受到的,或許只不過是我妄想力太豐富罷了。
1.17.2008
幫忙趕校刊
在現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個人競爭的對象是全世界,然而,如今已不再是坐在辦公桌前努力幹活就可以成功的,我們要靠頭腦,擁有一技之長固然是必要的,但可以搭配「創新」,我們須要有創意idea,創意在現代占有相當重要之地位,朱先生也列舉網路上幾個有趣的「小創意」,有把知名動漫keroro的畫面搭上陳總統說話腔調的爆笑短片,也有把天線寶寶的身體與杜某人的面貌合而為一的惡搞圖片,使人會心一笑之餘,不免讚嘆作者的創意。
此外,朱先生也提到「專業」與「業餘」的差異,這問題永遠被爭論,可是也沒有固定解答,可是他播放一部五分鐘短片來探討兩者關係,一名業餘影片剪報者自製一段狗「小白」與人「小新」的故事,他說明只短短五分即可營造出賺人熱淚的情節,這比專業製作人花了兩小時才於最後十分鐘讓觀眾受到感動更有效率,通常大家認為專業的好,但看過這例子後,是否會想到專業有時只是鉗制思路,綁手綁腳的累贅呢?
他又說到賣得火紅的電玩主機Wii成功所在,其遊戲並無特別,只是一般小遊戲的綜合體,關鍵乃在於它的遊戲操作器有別於普通常見的十字方向控制鍵及一堆繁瑣按鈕,而是以貼近人體工學的感應式遙控器代替,往左揮棒,遊戲人物忠誠地照辦,其實這小小的創新改變,往往都可化平凡事物為神奇呀!
Youtube,這有名的網路短片分享平台,推出不過兩年光景,已是廣受歡迎,連Google都因為這樣而以天價買下其經營權,這和兩名創辦人的創意也脫不了關係。
接著,由於時間緣故,中間的演說頂多草草帶過,到了結尾,又回到創意這個議題,創意難得,但有創意的人更加難能可貴,一部小廣告影片可以如此說明:美勞課時,老師叫學生畫出心中的圖畫,其中一名學生把紙全部塗黑,此舉引起老師、家長,甚至精神科醫師的注意,因為這小朋友拼命把紙塗黑,一張兩張三張不停的塗,直到一天,一名護士驚覺這幾張全黑紙某種關係,將它們拼湊起來,結果是隻真實大小的鯨魚,這小孩要畫出真實大小的鯨魚。
創意通常礙於世俗常規而被限制,這有害無益,然而,若勇於追逐自己創意的理念及夢想,那又何嘗不可?演講者最後即以日本樂團Mr.Children的一首MV來詮釋,片中四名年輕時曾夢想組樂團演唱的四名老人,在現實壓迫下暫時放棄了,但到了年老,含飴弄孫的年紀,他們又重燃理想,合組樂團在大街小巷演奏,廣受歡迎。
這次演講內容大抵如此,真是豐富又精彩。
幫忙趕校刊時逢月考,累呀!
1.16.2008
1.15.2008
寒假進了
期待寒假快來可是又不想月考這麼快就來,不知道現在或以前身為學生的各位,有沒有這衝突矛盾的感覺呢?
一學期在眼前渡過,越來越抓不住時間的腳步,農曆新年接近了,祝各位有個好年,天天開心。
要說的都說完了,得開始準備考試了,努力努力‧‧‧‧‧‧!
1.14.2008
最新作決定版之三
因這是少數幾個難忘的夢,所以才想拿來發揮發揮。
至於那則報導,是本人考慮過數份劇本後做出的結論,以前大家看過「世界末日」(Armaggedon)以及「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兩片劇情結局頗為類似,「Invaders」和它們也有三分神似,但前兩者完全沒觸及外星生命的議題,這正是「Invaders」要呈現的,而現在吾欲公佈劇情大綱:
您相信真有幽浮(UFO)存在嗎,各位深信在廣袤宇宙中我們並不孤獨嗎?
老梗的開場白,但我要說的,正是這個爭論數十載的問題。
自從60多年前人類有了第一次目擊幽浮的具體記載之後,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不斷傳出目擊事件,有人甚至與「外星人」有了會面、接觸,還「被帶入幽浮參觀」 。
這些事件,或真或假都有,科學家在過濾數千萬件事件中多半發現那群人不是把雲、晚霞或流星天體,人造衛星,不然就是飛機小鳥誤認為天外來客造訪地球,即使如此,尚有百分之五的事件無法以現代科學解釋,於是歸咎於目擊者謊報或精神病發作,有鑿於此,世界各國陸續關閉專門研究幽浮的機構,目前僅剩法國仍有一個名存實亡的研究所。
這篇報告的目的,並不在於推翻世界達到的共識──也就是認定幽浮乃冷戰時期人類幻想出來進而畏懼的虛構超文明,這報告要闡述一個「事實」!不論諸君接不接受,但身為學者,有必要把既定的事實公諸於世。
幽浮存不存在,你可以說有,也可以是沒有,站在物理及大眾科學的立場它們已是不存在了,但就我以天文學角度來看,真的有「幽浮」。
當然,這裡提出的想也知道不是那些會跑出小綠人的幽浮,但除去外星人的因素,其餘事件中提到的幽浮特徵都符合我的發現,這是驚世的發現!影響人類千年萬世,幽浮在本質上是有的,只不過我們平常也用另一種方式稱呼它們:「隕石」。
(以上內容節錄自天文學家楊維德的報告:「幽浮真相」)
有趣的報導
UFO、哥吉拉來襲?
日本政府正經討論
防衛相嚴肅討論法源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政府十八日針對「UFO(不明飛
行物體)是否存在,以及政府該如何面對外星人」等議員提問,做出
「UFO不存在,政府也沒有必要檢討相關因應措施」的官方答辯後
,日本政壇陷入一片UFO熱。不但有閣員公開表明「相信UFO存
在」,防衛省大臣石破茂二十日甚至就法律層面詳細闡述若UFO或
著名怪獸電影的主要怪獸「哥吉拉」入侵,自衛隊應該援引何種法條
出動。
石破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並沒有具體證據能證明UFO不存在。
」他強調防衛省雖然從未檢討相關問題,不過他本身認為還是應該預
先設想各種可能性。他說,若UFO入侵日本釀災,在此情況下自衛
隊應可根據「災害派遣」名義出動。他還有點無厘頭地舉日本怪獸電
影中的「哥吉拉」或「魔斯拉」等怪獸為例,進一步說明:「如果是
『哥吉拉』來襲,一般來說應該也是屬於『災害派遣』,而『魔斯拉
』的話大致上應可比照辦理。」
石破還談及「UFO入侵是否算得上是『侵犯日本領空』,因為UF
O到底屬不屬『他國飛機』還有待商榷,所以適用上可能會有問題。
」
另一方面,自衛隊依法若遭逢「他國急迫且不正當之武力攻擊」時,
便可出動防衛。他對此補充說明:「如果UFO降落時,一邊說『各
位地球人,讓我們一起和平相處吧』,就不能算是『急迫且不正當之
武力攻擊』。」
官房長官自曝相信有幽浮
除了石破之外,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在日本政府首度對於UFO表明官
方立場後,就率先跳出來說:「我個人認為UFO絕對存在,否則就
難以解釋南美秘魯的納斯卡線是怎麼形成的。」秘魯南部海岸高原上
,以複雜線條描繪而成的各種巨大圖案被稱為「納斯卡線」,圖案起
源向來引發各種揣測。
不知道怎麼扯上哥吉拉,但萬一真的出現,那就快去日本拍幾張照片吧!(玩命哪!而且也太興災樂禍了吧。)
1.13.2008
最新作決定版二
前一篇談到人物的簡介,並於文末留下「與外星人有關」這「伏筆」,其實這是看了「台灣飛碟學會」(網址:http://www.ufo.org.tw/)的一項報導所生出的構想,以下是引用的內容:http://www.ufo.org.tw/news/2007/030107-1.htm
抱歉我懶得打字,只好麻煩諸君進入此網址觀看吧,當然這與劇情有關,但也不會這麼老梗,楊維德(天文學家)發現足以震撼人類所有既定文明的東西,那到底是啥?歹勢,尚未想到,對不起啦‧‧‧‧‧‧
這篇打得很空洞,請見諒。
1.12.2008
最新作決定版本一
當時把劇情描述得相當鬆散,而且所有角色性質不明,經過多週思考的結果,乃決定(其實仍是暫定)以下角色的定位及姓名。
1.維德‧揚科(Wade.Yanker )中文姓名:楊維德
1969年10月14日生於美國馬里蘭州,是個ABC,有一個妹妹,從小愛好天文,並於普林斯頓學院以第一名畢業,本要入NASA工作,但出於好奇心,帶著妹妹來到故鄉台灣,平時在中研院上班,但也是鹿林天文台的觀測員,在宇宙中發現不可思議的現象,準備向國際天文會報提出的前一晚遭暗殺。
2.唐雅‧揚科(Donah.Yanker)中文姓名:楊維雅
1976年10月9日生,楊維德之妹,愛唱歌跳舞,某音樂學院畢業,與哥哥來台灣發展,成為當今最紅的藝人,楊維德死時,她抱著復仇的心和李建新展開調查。
3.李建新(Lee,Jian-Shin)
1969年5月1日生,台灣調查局幹員,特別來調查楊維德的死,其實,他也是楊在大學時的室友兼死黨,他以第二名成績畢業,因楊是美國僑民,政府特派他進行搜查,是出色的幹員,且對楊維雅有感情。
4.托羅年科(Toronenko)
俄籍殺手,其他資訊不明。
此新作與外星人有扯上點關係,但我也只想到這而已了。
1.11.2008
卡美拉Profile

卡美拉(Gamera)是繼哥吉拉後日本特攝電影的紅星,1965年,那時日本開始進入為期二十年經濟快速成長期,國人消費力大增,娛樂市場蓬勃發展,這期間哥吉拉系列電影也大放異采,於是,另一家電影公司大映(哥吉拉隸屬於東寶)找來湯淺憲明,築地米三郎等人拍攝「大怪獸卡美拉」並故意以黑白電影方式呈現,欲使觀眾觀賞時有看哥吉拉電影的親切感而不會適應不良,這部描寫誕生在北極會噴火還會旋轉飛行(特別是飛行方式,已成為卡美拉電影的最大賣點)的大烏龜把東京破壞,煉油廠亦被踏平,最後被超大型火箭送到太空中(有夠唬爛)‧‧‧‧‧‧
之後照慣例,續集怪獸片總會出現敵對怪獸,巴魯孔,這隻荒島首護獸,來到大阪破壞,結果被自太空飛(嚇)回來的卡美拉咬住丟到山中湖去(巴魯恐怕水)。
接著,就到了昭和卡美拉本人最推崇的一部:「卡美拉對卡奧斯」!此片同時亦是電影導向的轉捩點,小孩子成為主角,而卡美拉則似乎變成小孩子的守護神兼玩伴,此片考驗特技總監田中重雄的能力,因為劇本中有許多兩大怪獸的空戰,所以製作格外用心,果然大受好評,但此片也決定了往後昭和卡美拉電影的方向──子供向。(還有,卡奧斯後來成為卡美拉的宿敵,就像哥吉拉和黃金三頭龍一般)
接下來,電影劇情不外乎是講「外星人入侵」、「邪惡大怪獸駕到」等老梗公式,純粹討小朋友高興的劇情,娛樂性質偏重,不如同期哥吉拉電影那探討核武對人類影響的哲思,票房差強人意,加上大映公司內部有財務問題,於是在推出「卡美拉對深海怪獸吉古拉」之後,在也支撐不住,原本預定製作的「卡美拉對雙頭怪獸」也終止發行,有趣的是,業績蒸蒸日上的東寶此時也無預警停拍哥吉拉電影,兩大怪獸相繼息影,對當時的特攝迷真是沉重呀。
1995年,新的開始,大映財務狀況受到控制,接著邀請在特攝電影界頗受歡迎的導演金子修介來指導「新卡美拉」電影,開啟平成三部曲的熱潮,三部曲首以「新卡美拉對卡奧斯」為先鋒,三部曲有連貫性,劇中卡美拉身世完成改變,描述卡美拉是超古代文明「亞特蘭提斯」(Atlantics)利用高科技製造出來的戰鬥兵器,但製程中產生副產品──也就是卡奧斯,生性兇猛,此外,亞特蘭提斯也造出一枚勾玉,作為與卡美拉溝通的媒介,經過亞特蘭提斯毀滅,卡美拉及卡奧斯的戰鬥也停止了數千年,其間卡美拉吸收了「地球意識瑪那」(Mana)成為地球守護神,於現世和復活的卡奧斯展開新一波大戰,卡美拉擊破了卡奧斯,但世界各地又同時出現疑似卡奧斯幼體,於是戰鬥尚未結束。
1996年夏天,「卡美拉2:雷基翁來襲」以老梗──外星生物闖入地球開頭,雖為老梗,但因敵人雷基翁的造形設計有別於一般以地球生物為藍本設計的怪獸,令人有新鮮感而有看頭,缺點是戰鬥不連貫,讓我看得霧煞煞,票房也不佳。
1999年,平成三部曲最終回:「卡美拉3:邪神覺醒」回到第一集的故事內容,以一名在卡美拉與卡奧斯戰鬥中失去雙親的女孩開場,意外獲得日本古時「柳星張」的力量,開始和復甦的邪神伊莉斯一起朝卡美拉報復(伊莉斯是女孩以前養的貓),同一時間,不明的超級卡奧斯於世界各地搗亂,雖然電影內並沒有詳細呈現各國與卡奧斯的決戰(真是缺憾),但我相當推薦卡美拉與伊莉斯的空中戰,超有震撼力的!全片最後老梗盡失,伊莉斯理所當然被擊滅,但隨後世界上全數卡奧斯向日本聚集,卡美拉拖著傷痕累累的身軀,在京都的火海中仰天長嘯,這種「沒結局就是好結局」的結束方式成功造成影迷往後再三回味的情況。
由於平成三部曲的大成功,而後促成新世紀哥吉拉的產生,卡美拉三部曲亦被譽為媲美好萊塢的佳作!(真的很好看,不信我借dvd給你)
接著,就有粉絲製作的「卡美拉:真實」的動畫片,還有2006年角川出品的卡美拉:小小勇者推出,只不過,小小勇者的票房實在很「好看」‧‧‧
以上是卡美拉的介紹,您覺得如何?
1.07.2008
台灣特攝之祖──大蛇王

接下來您於上圖看到的,正是那時於特攝迷間「轟動」的科幻鉅片:大蛇王摩斯拉(King of Snakes)!
1.02.2008
卡美拉:小小勇者 觀後感

卡美拉復活!本作品是卡美拉3-邪神依利斯覺醒公開後七年,做為卡美拉40週年復興紀念作,1965年第一部"大怪獸卡美拉"公開,其後經過40年共11部作品,然後現在是卡美拉將迎接新的概念及引進新的布局的時代。世界觀從平成系列煥然一新。 以誰都能欣賞、品質高的作品為目標,2006年黃金周公開,給予觀眾們希望。
小透在孤島撿到卡美拉的蛋
當時閃爍著紅光

這‧‧‧這安怎?Keroro? 導演,您的
幽默是‧‧‧?
哈哈!我可不好欺負!
(蜥蝪:「驚!?」)
嘩!那啥?
這是卡美拉(Gamera)睽違七年的作品,一改90年代的平成黑暗風,重回類似昭和時期的「子供向」風格(注:平成系列的卡美拉體格異常壯碩,而且故事也較嚴肅正經,有別於昭和卡美拉的對小孩子親切和藹的性格,子供向則是指昭和卡美拉特別照顧小朋友的現象,戀童嗎?)
另外,其實這次登場的卡美拉設定上也是剛成長不久的幼體,意思是還是因仔啦!可說整部片都由兒童主導,使觀眾藉孩子的眼光,看到有別於好萊塢特攝片的趣味,這份純真的感動,再怎麼逼真的特效也無可匹敵。
只不過,特攝片還是特攝片,觀眾多半期待可以看到足夠的怪獸打架畫面,而不是來看小孩子和寵物怪獸間的內心戲,加上兩大怪獸──卡美拉和吉達斯戲份分配不均,大反派吉達斯來路不明,刻劃不深厚,讓人感覺有跑龍套串場子的佩角感,而且,本片還犯了特攝片的大忌:戰鬥場面不連貫,1996年「卡美拉大戰雷基翁」中正因此錯誤而導致票房低落,殷鑑不遠,如今又再犯,使得即使在黃金周上映,「卡美拉:小小勇者」的觀影人數也僅有30多萬人次,遠不及平成卡美拉平均100萬人,更少於新世紀哥吉拉100到200萬的人數,相信打鬥不連貫這缺點一定難辭其咎。
哎呀,我好像批評多於讚美了,抱歉抱歉,如果換個方面說,這部片對於人性亦有深刻描寫,小透失去母親後和父親格格不入的掙扎,本人看來特別有心得,直到他撿到卡美拉的蛋並孵出小卡美拉後,小透對牠產生移情作用,並開始以母親在世時叫他的小名「透透」為新寵物的名字。
小透也曾想棄養透透,就像許多人小時因五分鐘熱度而買的蠶寶寶或玩具,這是另類的人性側寫。
相澤孝介,小透的父親,失去了愛妻,哀傷之餘,也一肩負起所有家務,沒有傳統大男人的威風,只剩小透和他相依為命,而當小透為了透透而拼命時,他極力的阻止,似乎不願意小透受傷甚至失去他。
但高品質不一定賣座呀,看來要如何在觀眾市場本來就很小的特攝片中找到可以兼顧怪物和人類角色之間演出平衡的點,正成為每一名特攝工作者最迫切的議題!